颠覆行业的往往不是同行,而是跨界创新者

2024年07月11日

来源:大树落地辅导(ID:GTI_GiantTree )

作者:张天娇



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家普遍觉得,汽水的竞争对手是汽水、火锅的竞争对手是火锅......但是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中,竞争却变得更为复杂,竞争不再只发生在同品类之间。同品类的竞争对手总是很容易被发觉,跨品类的潜在威胁则很难被发现,而跨品类竞争对手带来的却常常是颠覆式的毁灭力量。分享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:80%的品牌都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。





“很多企业甚至不清楚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。劳斯莱斯的对手很有可能是其他的奢侈品,而非其他的汽车品牌。”

——德鲁克


大师的观点总是具有很强的预见性,在那个时代德鲁克先生就指出了竞争可能发生在品类之间,而不仅是同行之间。而如今的市场竞争环境更为激烈,跨品类竞争的情况更为常见了。


什么是跨品类之争?

享一个大树落地辅导团队的竞品调研思路:在帮助客户调研竞品的时候,我们通常会从3个维度去分析竞品,高阶、同阶和低阶。

举个例子,假如你是一家卖方便面的企业,你会自然而然认为你的竞争对手是其他品牌方便面。事实上,围绕解决“饿”这一需求,且具有方便特性的所有速食快消品,都是方便面事实层面的竞争对手。

从低阶维度来看:袋装面包,因为它能够解决饱腹的问题,同时具备方便属性。但因为其恒温无法随时加热,且相较于泡面来说口感较干,所以可以将之划分为泡面的低阶竞品。

从同阶维度来看:其它品牌的方便面,同样是围绕解决饱腹的问题,同样具备速食方便的属性,各品牌之间差异不大,所以可以归为同阶竞品。

从高阶维度来看:自热米饭或自嗨锅,相较于泡面,不仅能满足加热的需求,更是在菜品和口味上拥有更多选择,不仅可以随时加热面条,还能加热火锅、盖浇饭等,在解决饱腹需求的基础上,给了消费者更多的菜品选择,同时仍旧保有方便的属性,故将之归为泡面的高阶竞品。

有趣的是,这三个产品严格来说明明是不同的品类,却在某些特定场景下,争夺着同一批消费者的购买选择,成为彼此的竞争对手,这就是跨品类之争。

品类之间是如何竞争的?

在餐饮行业中,“全民总餐数”被提及的越来越多,“全民总餐数”是什么意思呢?从表面来理解,大致是说大家每天就餐的次数是有限的,以早午晚餐为主,最多再加个夜宵,一般每人每天不会超过4顿。

以晚餐为例,消费者在外就餐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:吃什么呢?吃炒菜、烤肉还是吃火锅?此时完全不相关的几个餐饮品类争夺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,成为了彼此事实上的竞争对手,这就是跨品类之战。

那么这种竞争情况之下,餐饮品牌如何赢得消费者的选择呢?下面这个例子可能会给你带来思考。

烤鱼与火锅的跨品类之争

数据来自: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(CBNData)《2023中国烤鱼行业洞察白皮书》

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(CBNData)发布的《2023中国烤鱼行业洞察白皮书》中显示:超七成消费者将火锅、烤鱼作为外出就餐的重要选择。当消费者真正需要做出购买决策的时候,此两个不同品类之间构成了竞争关系。

图源网络

“不吃火锅就吃烤匠”,这段话成都人一定知道,并且在地铁上能够经常听见。“火锅”是一个品类,而“烤匠”是一个品牌,准确来说是一个烤鱼品类的品牌。你可能会感到疑惑:这难道不是个病句么?事实上,这确实是个病句。是一个品牌举全公司的智慧提炼出来的这样一个口号。因为这句口号也是跨品类之战。

烤鱼和火锅很大程度上争夺的是同一批消费者的就餐决策。

首先,从人群上来看,烤鱼和火锅吸引来的主要都是爱吃辣的年轻人;其次,从场景上来看,烤鱼和火锅都是晚餐和夜宵的主流品类。

也就是说,这群年轻人徘徊在餐饮店门口准备吃晚餐或夜宵的时候,内心需要优先完成的是火锅和烤鱼之间的抉择。再做出品类选择之后,才是品牌的选择。

正如里斯先生所说“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,以品牌来表达。”

而烤匠这一句口号的智慧就在于,火锅是最受当代年轻人心智中喜爱的品类,烤匠先是巧妙的将烤鱼品类和火锅品类进行强势关联,并与之对立,给出“选择困难症”的年轻人第二个选项,品类之战就此打响;这样传播还有一个妙处在于,在消费者心智中无形地暗示:“烤匠”是“烤鱼”的代表品牌。此句口号一出,看似是其与火锅品类宣战,实则收割同品类,成为烤鱼品类的第一选择。

说到这,你可能对跨品类竞争有了大致的了解,但同时也可能有疑问,既然竞争对手是其它品类,那竞争对手也太多了吧,根本无法将“瞄准镜”聚焦,一时间竟不知该攻击哪一竞争对手,有种“拔剑四顾心茫然”的感觉。那么如何识别跨品类的竞争对手呢?

如何识别跨品类的竞争对手?

在某种场景下,满足某类消费者,某种需求的不同品类,即为跨品类竞争对手。比如,在夜宵场景中,男士存在对饮品的需求,此时啤酒和汽水这两个不同品类,成为竞争对手,争夺着他们的购买选择,也争夺着他们的有限的预算,也就造就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跨品类之争的故事。
汽水与啤酒的跨品类之争

图源网络

在90年代到2000年初这段时间里,全国多个汽水品牌的市场份额,被挤压的只剩下不到10%,这个现象,后来被形象地命名为“两乐水淹七军”。

两乐水淹七军的余悸尚未退却,大窑却贴着科技与狠活的配料表,硬生生从三四线市场出发杀出一条年销量32亿的增长之路。32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?有报道称,汉口二厂在2019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亿元,2020年冰峰饮料的总营收为3.3亿元,大窑与二者近乎十倍之差。那么大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其实就是“跨品类竞争,同品类收割”。

  • 大窑的目标消费者:不是女性,而是男性

代言人的选择往往体现了一个品牌主流消费者的人群画像。我们可以来做个简单的测试,提到饮料代言人你会想到哪些呢?

图源网络

你可以在下次逛超市的时候留意一下,会发现饮料的主流消费者是年轻人,而年轻人中又以年轻女性为主,所以大多数饮料的代言人会选择年轻女性。

那请你再想一下,大窑的代言人是谁?

图源网络

没错,如你所见,是个男人,准确来说是个“硬汉”。吴京这样一个“硬汉”形象。有趣的是,中国饮料行业的代言人主流大多是女性,为什么大窑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呢?真相是,大窑的目标消费者本来就是男性。

  • 大窑的包装:不像饮料,而像啤酒

海报中吴京手持的玻璃瓶大窑,是不是会让你不自觉地联想到东北“大绿棒”?相比于碳酸饮料,更像是拿着一瓶啤酒。

常见的啤酒瓶子  

为什么还要啤酒瓶子装汽水呢?大窑的某位餐饮渠道商道破“天机”:“我们的顾客很多都是开车来的,不喝酒就喝大窑。”大窑甚至将很多酒桌上的啤酒游戏复制到自己的汽水活动中,比如“谁是大窑王”,效果竟出奇的好。

图源网络

原来,在大窑下沉市场的餐饮场景下,大窑争夺的就是对立啤酒品类的机会,它将跨品类的竞争对手定义为啤酒。用啤酒瓶装汽水,成为无法喝啤酒的消费者的第二选择,而实际收割的却是其他汽水品牌的份额。

那么接下来如何赢得竞争呢?



如何赢得跨界竞争?




给您两个真诚的建议,进攻或防守。


进攻:

主动关联甚至是进攻一些高势能品类,转化他们的生意。就像上文中提到的烤匠关联火锅的做法。当然,高手的做法是开创一个新品类。就像上文中大窑的做法,新的事物对消费者具有天然的吸引力,所以“大汽水”概念本身就能吸引一部分消费者的目光。高手的第二步是敏锐洞察竞争品类强势背后的弱势,即男人爱喝啤酒但很多场景不能喝酒。围绕这一尚未被解决的需求,开创一个新品类,用啤酒瓶装汽水。至此还没结束,高手的第三步是“跨品类竞争,同品类收割”,看似进攻啤酒品类,在特定场景下的消费者的选择中获得一席之地,实则收割其它汽水的选择权,成为当之无愧的汽水之王。

防御:

主动进化或分化自身品类,保持竞争力。可以从人群、场景、需求、或自身特性等维度出发,找到自身无法被取代的点,进化或分化老品类。比如火锅品类从食材上早已被分化为毛肚火锅、鲜牛肉火锅、牛蛙火锅、虾滑火锅、大刀腰片火锅、大骨火锅等。而烤鱼品类的进化和分化仍处在比较初期阶段,大部分消费者心智中也仅能联想到香辣烤鱼和青花椒烤鱼。如此情况下,从市场选择角度来看,烤鱼品类短期内仍无法超越火锅品类,品牌仍能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。



小结


商业世界,刀光剑影,竞争凶残,百舸争流。读完此文,希望给您提供一些启发,无论进攻还是防御,品类创新都是跨品类竞争胜利的法宝。品类创新才是品类之战的决胜之道,跨品类竞争,才能同品类称王!